由南京艺术学院主办,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南京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共同承办的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史论研讨会于12月22日在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报告厅举行,我院共有来自17个国家的近30名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知识—共识—认同:跨文明交流中的互动透视。
国际艺术史论研讨会今年已是第二次举办。在本届研讨会中,我院共有来自8个国家的10名硕博士研究生结合个人研究方向,紧扣本次研讨会主题,发表了演讲,充分展现了他们在南艺的学习成果,和南艺的教学成效。
我院来自美国的客座教授托马斯首先发表了题为《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的音乐表达 》的主旨演讲,他认为,随着大众社交媒体的发展,世界变得更加紧密,在这样一个文化融合的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来分享我们成长的经验,是音乐让这些成为可能。
蒙古籍硕士研究生丁蒙在他的发言——《库苏古尔冬季旅游业产品的创新策略分析》中提出,为了推动文化与旅游更好地融合,需以游牧传统文化为依托,设计出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特点的文化旅游产品,实现年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旅游产业的创新需要打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创意,在旅游过程中,使人文情怀和文化内涵得以体现。表达了拓宽游客的参与领域、将游牧年俗文化素贯穿其中,使当地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游牧的传统年俗文化也得以延续传承的想法。
俄罗斯籍硕士研究生王玥在《综艺汇演文化节促进多元文化交流研究》发言中提出,文化节庆活动是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文化消费。文化节作为一个多方位、多层次的社会文化,它可以创造出一种种族间可以互动的文化,最终把文化带给群众。其节目中包括经济、文化和教育内容,从而惯性地实现了此类活动的主要目标之一——创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和教育意义。继而加强美学和道德的力量,促进教育、审美和精神的发展。
韩国籍博士研究生文圣敦向听众分享的演讲是《20世纪80年代韩国水墨画变化历程》。他先后论述了六十至八十年代因艺术创作环境及绘画材料的演变而发生的艺术变革。60年代,“墨林会”举起了“反传统”的旗帜,希望克服现有的媒介剂和技法等传统观念。70年代则以各种媒介剂为中心展开探索。80年代,韩国画坛开展了“水墨画运动”。通过水墨重新寻找传统画坛固有的美感和精神性,领悟韩国画的性质。“水墨画运动”不仅奠定了水墨画走向现代绘画的可能性,而且扩大了水墨的领域。
斯里兰卡籍博士研究生塔玛拉在以《斯里兰卡波隆娜鲁瓦时代建筑中的多元文化现象研究》为题发言中,选取了斯里兰卡波隆娜鲁瓦时代的三个庙宇建筑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探讨斯里兰卡波隆娜鲁瓦时代建筑中多元文化现象及流传的文化历史脉络,多元文化古已有之,世界各国都存在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长期并存的状况。
正如曹院长在致辞中所言,知识蕴含思想,思想达成共识,共识谋求认同。它把知识层面的获得引向了更高、更深刻的思想层面的认同,这蕴含了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蕴含了学术观点碰撞后,带来的无限可能。而实现这一可能的最佳途径,就是在交流互动中互鉴互赏,彼此跨越时空的界线,在艺术的广阔天地中信马由缰。
我院硕博士研究生或从本民族文化自身的发展脉络为切入点,介绍了其特点,或结合外来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影响,介绍了文化的相互交融与影响,或探讨了他们所理解的中国文化中的某个元素。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即使是研究本民族艺术,也应当“借他者之镜反观自身”,跨文明交流强调的是艺术的可交流性和艺术的平等,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我们才能获得自身文明的话语权,并在世界文明中占据一席之地。
希望将来,我院有更多的学生能参加各类高水平研讨会,展现学习成果,同时提高科研意识和学术能力,努力成为中外艺术文化交流的青年使者。